教室里就靠一个蜂窝煤炉取暖
本报讯 (记者赵蕾)35间房子,14间是危房,剩下的大多破烂不堪;42扇窗户没有玻璃,有的以塑料薄膜糊窗防风……昨日,根据西安市民钱师傅反映的情况,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周至县青化乡的半个城小学,走进校园,73名孩子上课仅靠10余年前置办的小煤炉取暖的画面让人心酸。
大雨后教室成危房
位于校门正南的会议室因为漏雨、东墙下陷,早已荒废不用;而原来供一二年级30名学生使用的大教室,也因9月下旬一场大雨,浸坏主体结构,横架在房屋中间的人字大梁断裂,成了一间危房。
半个城小学看起来并不小,但是,一圈转下来,才发现,很多都是久未使用的危房。师生们眼下正在上课的房子大多破败。同时这里的教室多数没有窗玻璃,为应对寒冬,其中一部分被塑料薄膜临时糊起来,一部分仍然洞开。校长韦新彦告诉记者,为保障一、二年级孩子人身安全,学校几名老师主动搬出宿舍,将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让出来做教室。
学生戴手套做笔记
学校仅有的取暖工具是几个10余年前置办的矮小煤炉。记者看到,这些炉子有的少了支撑腿,有的缺风轮,外面包的铁皮一律锈迹斑斑。虽然取暖效果大不如前,但它们在半个城小学仍是重点保护对象。为节省煤球,每天下午学生一放学,老师们都会及时灭火,第二天一早,又轮流冒着寒气生火。
但是,韦校长向记者介绍,尽管生着炉子,教室温度也只能达到6-7℃,与城市供暖中室温不低于16℃的要求相比,差距很大。而走进四五年级学生教室,由于这两所建筑均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老房子,人字形大屋顶距地面高近7米,热气不易聚拢,冷的感觉更明显。为抵御寒冷,有的学生一手写字另一手揣在兜里取暖,有的学生只好戴着半截手套笨拙地做笔记。
谁帮教室先装上玻璃
塑料薄膜窗纸透光性不好,妨碍自然采光,不利于小学生保护视力。眼看天气越来越冷,韦校长希望能爱心人士帮忙尽快将窗玻璃装起来,"现在我们大概有42扇窗户需要玻璃,算下来大概80个平方,如果有人能援助一下,就太好了。"
同时,记者了解到,为让孩子们能在温暖的教室里听课,不再受冻,半个城小学还需要12个钢板取暖炉、10吨取暖煤炭以及大约30件小学生过冬的厚衣服。(三秦都市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