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社会科学院发布《2012 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2)》、《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2)》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2)》,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日前正式出版。
所谓“蓝皮书”,是指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性研究报告,具有高度的权威
性、前瞻性和原创性。《陕西蓝皮书》是关于陕西每一年度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
而其中的《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2)》包括了一篇《陕西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以西安市为参照,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经济活跃度、经济外向度、消费能力、人才竞争、文化素质和环境卫生8个方面选取了22个指标,用来对我省10个城市进行测度。
经过对各城市的22项指标分别进行评价,最后得出10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西安市、榆林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铜川市。
在人均GDP和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两项指标中,榆林市都居首位,延安市分列二、三位;而在排名中对城市宜居度影响最大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一数据上,安康市、汉中市和商洛市却比榆林市和延安市都要高,汉中市(指标数148.32)甚至是榆林市(指标数74.84)的近两倍。
另外,宝鸡市、咸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较高,意味着其消费市场潜力较大;在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这项指标上,陕南三市处于劣势,因此制约了其竞争力提高;
报告还指出,评价结果只能是一种近似。虽如此,但这一结果也在某种程度上客观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各城市可在与其他城市的横向对比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长处,也可在自身发展的纵向对比中发现一些趋势。
据悉,2005年省社科院蓝皮书首次对我省10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排序,当时的排名顺序为:西安、延安、铜川、宝鸡、咸阳、汉中、榆林、安康、渭南、商洛。
22个指标
人口、GDP、人均GDP、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财政支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邮电业务总量、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卫生技术人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文化发展
七成家庭年花销
文化只占“一点点”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中有一项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调查报告。据该报告显示: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城镇居民家庭、年轻型家庭、高学历家庭和高收入家庭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全省七成家庭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占年收入5%%以下。
该报告是陕西省统计局于2011年9月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城市、乡镇和农村的3027个有效样本进行调查后总结出的。
文化消费选择单一
八成人最爱看电视听广播
报告显示,看电视、听广播是目前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最主要形式,其居民参与率高达82.4%%,主要是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和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居民家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月收入6000元以上居民家庭主要选择上网,其居民参与率为56.4%%;阅读书报杂志是第三选择,其居民参与率为46.4%%。到运动场所健身、到KTV唱歌、到电影院看电影在居民文化消费中也占一定比例,其居民参与率分别为26.4%%、20.5%%和15.3%%;艺术品收藏,到剧院、音乐厅看文艺演出和听音乐会等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在居民生活中所占比例很小,其参与率不足4%%。
在受访者中,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在传统性、大众性以外的文化消费项目,如观看文艺演出和音乐会、去KTV唱歌、参观博物馆、健身方面的参与率越高,文化消费的种类越丰富。
制约文化消费因素
没时间、没钱、价钱高
在多选调查中,52.3%%的受访者表示影响文化消费的首要因素是“没有时间”,48.3%%选择“收入少、经济负担过重”,41.3%%选择“文化消费价格过高”。
报告分析称,我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正处于休闲减压的初级阶段,文化消费结构偏低,大多数居民文化消费都是选择简便易行、花费较少的项目,这也反映出居民文化娱乐以消遣性为主,知识性消费较少,发展性消费不足。
报告建议,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同时,发展文化公益事业,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合理定价,使广大普通群众能消费得起。
经济发展
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预计是CPI三倍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2)》认为,2012年,预计陕西GDP增速仍将保持在13%%以上,总量达到1400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将会发挥更大作用,投资增速有望达到28%%以上;预计2012年CPI增幅能够按4.5%%控制;预计城镇居民可支取收入和农民现金纯收入的增长分别为15%%左右和16%%左右。
报告指出,2011年,陕西省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包括:经济增长速度逐季放缓,进入金融危机后的第二次经济减速;工业增速、投资增速、外贸增速均处于较低水平,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趋于减弱,经济增长缺乏着力点;物价增幅高于全国水平,物流成本的上升进一步推高我省CPI指数。
报告认为,2012年陕西应重点加大富民产业投资,构建互补式、综合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畅通产品供给渠道,大力发展微型企业,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核心,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报告指出,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显,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房地产市场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保障房建设总量以及进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投资结构继续优化,民间投资活动活跃。
社会发展
超过七成家庭
主要是妻子承担家务
在《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2)》中,陕西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通过3003份问卷调查,从妇女社会地位、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等方面完成。
据报告显示,虽然我省妇女社会地位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提高,但男女两性、妇女群体间比较,妇女地位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距、城乡差距和群体间差距,传统的家庭两性分工、角色定位及财产关系仍是主流:仍有70.8%%和78.5%%的城乡家庭,妻子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有57.4%%和75.3%%的城乡家庭,丈夫是家庭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女性名下拥有房产的比例比男性低22.4个百分点,拥有存款的比例比男性低8.2个百分点,拥有机动车和股票、基金的比例分别比男性低17.5和0.4个百分点;近5年,有48%%的女性参加过地方人大代表投票选举,比2000年下降了27.5个百分点;参加人大代表选举的女性比男性低3.8个百分点;女性担任各级领导或负责人的比例为9.2%%,比男性低12个百分点;有8.7%%的女性曾遭遇过性别歧视行为,男性仅为2.8%%;有14.2%%的女性因生女孩被人瞧不起;在工作、劳动、学习中,有6.5%%的女性曾遭遇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
专家声音
西安还用不着“限车令”
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宗哲现在西安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加量都高于全国水平,由此带来的尾气污染、堵车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但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相比,还未到给予一定限制的地步。而且西安已着手解决“车路矛盾”的问题,比如采取公交优先,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至于“限车令”,省社科院会在充分调研之后把最新的建议提供给西安市委、市政府,但还未有时间表。
西安都市区能承载千万人口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
西部大开发前十年的发展,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使得西安拥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发展至1000万人以上,由此带来的城市承载力也在增大,但社科院的评估认为,未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西安完全可以承担西部大开发中心城市的重任。
西安目前正处在一个经济总量加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时期,总体上看,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仍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必须保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小刚采写(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