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能走一脚好路,再苦也值得”(图)

标签劳动  2012-04-05 09:45

村民在工地劳动

村民将石头背往工地

    凌晨4时,秦岭腹地宁陕县龙王镇绿烟村一个叫火燫沟的山谷里,一片静寂。陈术斌起床后,开始生火做饭,吃罢早饭已是清晨6时,便迎着依然寒气逼人的晨风,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水泥路建设工地走去。他要赶在其他村民到工地前,把电线和水管接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和陈术斌一样,绿烟村二组的18户村民不等不靠,用肩背镐挖摆开了村路建设战场,准备用一个半月时间建成3公里的水泥路。

  “记事起就没走过一脚好路”

  龙王镇绿烟村二组的18户43名村民,散居在火燫沟两边的山坡上。这里山高沟深,坡陡谷狭,自然条件较差,村民出行极为不便。由于交通的限制,多年来,村民们产业难兴,增收缓慢。

  “虽说有了公路,路是黄泥路。下一回街,齐膝盖都是泥。”绿烟村主任詹平前话音没落,村民陈术斌就接过话茬说:“火燫沟的人太苦了,从我记事起就没走过一脚好路!”

  去年宁陕县的“连户路”建设在龙王镇开始试点,采取的是群众投劳,县上有关部门补助水泥的方式。开始,村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大家都希望自己投劳把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民们在一起商议,按连户路的标准1.5米建设,路太窄,要建就按2.2米的宽度建,可以通行三轮车和小车。

  虽说把水泥路铺到农户比较集中的地方只有3公里的距离,可砂石料需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取,全组只有18个劳力,加之还要有一笔不小的投入,村民们铺水泥路的梦想,面临着重重困难。

  “没有帮助也修不起这个路”

  去年冬天,绿烟村二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确定由18户村民自己投劳,用村民小组集体股份制山林红利的30%作为投入,开工建设水泥路。村主任詹平前介绍,打底子的任务分到各家各户,18户村民每户140米,自行在农历二月前完成;铺路面集体出劳,每户出一个劳力,农历二月初开工。

  “要是没有帮助也修不起这个路。”村民程贤定说,过去想修路,没有钱,也没有建设连户路的政策,村民有积极性还是修不成。按照建设连户路的标准,火燫沟18户村民建设水泥路的水泥缺口很大,镇上积极争取县连心办等部门的支持,将绿烟村二组水泥路建设的补助水泥增加到了150吨。

  “天没亮就赶到工地上修路”

  铺水泥路面之初,绿烟村二组就召开全体村民会议确定,每人都按了红手印,为了保障上齐劳力,要求村民们每天早8时上工,晚7时放工,不来上工的村民扣10元钱,用来改善大家的生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迟到。

  詹平前说,开工以来,上至年近70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都自觉地到工地上工,有的一户还出两名劳力,甚至一些住在沟口和沟垴几乎享受不到水泥路的村民,也积极参加水泥路工地的劳动。而像陈术斌一样,需要翻过两座山头才能到工地的村民,只能凌晨4时起床,才不至于迟到。

  4月1日,记者在火燫沟水泥路建设工地上看到:除了一个震动板和一台水泵外,工地上再也找不到任何机械设备。18名村民在工地上,用铁锹和锄头和水泥砂浆,靠铁桶挑运水泥砂浆,用背篓将石块背往工地,大家往来奔忙,谁也顾不上休息。

  “能走一脚好路,再苦也值得!”66岁的村民储成祥说,他家住在沟垴上,距工地有5里多路。家里种植的竹子,在山下能卖4角钱一斤,但因为山里路不好走,现在卖一角钱都无人问津,路修好以后,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家里出产的香菇也能卖个好价钱了。

  村民柳荣华说,本来要出去打工的,修路是为了方便自己,少出去挣一年钱也没有啥。组上像他一样为修路没出去打工的有5人。

  詹平前说,施工9天时间已铺设600多米水泥路,按这个进度,保证一个半月时间能完成建设任务。

  本报记者田德政王亮文/图(华商报)

分享 31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