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历经4个月的公开遴选,10月15日,从报名的700多人中脱颖而出的50名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干部正式上任。回顾此次公开遴选,他们的最大感受是形式新、人性化且公开公平公正。即使是落选的考生,也感到心服口服并受益匪浅。
新任干部
希望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己
昨日,几位刚刚上任的干部代表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王细芳的新岗位是未央区张家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上任刚三天,她的感受是“工作内容不同,但却相通”。她说,在整个遴选过程中,取消笔试,人机对话形式新颖,不用刻意准备,全凭平时知识积累,能测试出大家的水平;缜密周全的安排也能让考生放下包袱;确定人选后,市委组织部还和大家一对一谈话,并根据个人意愿和特长安排岗位,很人性化。“我一直在学校工作,希望能在基层工作中更好地锻炼自己。”
1982年出生的王静雯,因为俄语达到8级水平给市公开遴选领导小组留下深刻印象,并被安排到市外办工作。她曾在乡镇和区县组织部工作7年,“基层工作经验对我帮助很大,我会继续努力。”
落选考生
受益匪浅 能力得到全面展示
入选的考生得到的是祝贺,未入选的也得到了鼓励。孙戴圣因零点几分的差距未能入选,虽有遗憾也有收获,他认为这种公开透明、监督到位的选拔模式是大势所趋,能够选出优秀的人才。“我不会气馁,会在原本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李元轩也对结果信服,他说这种遴选模式实实在在、不走过场,聘请外地专家避免人情干扰,组织细致各个环节井然有序,能激励年轻人。“对我来说结果已经不重要,我得到的是全面的展示,受益匪浅。”
试用一年
不胜任者将回原单位工作
临潼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牛恺说,公开遴选是传统模式和公开选拔模式优势的集合,“此次选到临潼工作的两人均任街办主任,比临潼现任的最年轻的街办主任还要小10岁,学历也较高,相信他们能在新岗位上发挥长处,并带来新的思路。公开遴选也给临潼干部选拔树立模板,就是要选出既有实战能力又有思考力的人。”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涛建议将公开遴选制度常态化,同时增加岗位数量,逐步扩大遴选范围。
据了解,市委组织部将继续关注他们的发展,并提供培训、挂职锻炼等学习平台,在培养时会注重规划科学引导。这50名遴选出的干部,在经过一年的试用期后,经考核能胜任现职的将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不胜任或个人要求不再留任的,免去所任职务,按任用前职务层次安排工作或返回原单位工作。
延伸阅读
50名新任干部
37人为“80后”
本报讯 今年5月底,我市面向西安地区,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业绩潜能评估、组织考察、综合面试、确定职位、任前公示等环节,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干部。
经过4个月工作,最终选出了50名优秀的年轻干部,他们中来自西安本市干部20人,中省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干部30人;大学学历23人,硕士16人,博士7人;37人为“80后”,正处级干部平均年龄32.6岁,副处级干部平均年龄30.6岁。10月15日,办理完相关手续后,50人已全部上岗。
本组稿件由记者 郭欣采写(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