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科技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宁兴龙焦虑地说道。
宁兴龙提案:关于调查石头河水库放射性污染的建议
石头河水库是西安的主要水源地,从1996年投入使用至今,1996累计向西安供水7亿立方米,目前供水能力可达每年1亿立方米。
宝鸡市石头河引水工程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动工,工程2011年建成后将成为宝鸡、咸阳、杨凌、乃至整个关中中西部以城市供水为主的重要水源地。
宁兴龙调研了解到,在石头河水库上游仅仅3、4公里的山沟里,有一家大量生产含放射性物质的工厂,1987年建成投产,至今已运行22年,其主要产品(钨钍丝杆) 生产能力约为200T/年,平均含有2.5%二氧化钍(ThO2)。如此计算,每年会有数百公斤,乃至上吨的二氧化钍通过烟雾、粉尘、氧化皮、含钍废水、研磨碎屑等形式进入石头河水库上游的集水面,受风雨雪霜等自然力的作用,最终进入石头河水库。
据悉,放射性元素无论通过空气、饮水、食品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都危害人体健康,轻者头晕、疲乏、脱发、红斑、白血球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重者患白血病及骨、肺、甲状腺癌变甚至死亡,放射性还能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放射性射线的辐照超过一定剂量,可能引起人眼晶体混浊、口腔溃疡、掉头发、皮肤烧伤、脑型、肠型放射病,甚至死亡。还有一种毒性是其辐照的随机性效应,主要指的是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受到照射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而是有一定概率,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大,发病的概率越高。
进入水中的钍,是否会诱发与放射性有关的效应呢?
宁兴龙介绍,辐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灭菌。方便面经过辐照处理可长期保存不变质,中药丸子经过辐照处理后不生虫子,大蒜经过辐照后不长芽子。慢性辐照,由于钍放射性辐照危害是长期的,慢性的,容易被忽视,因为受到影响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而是有一定概率。
钍的微小颗粒通过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慢性中毒潜伏期长达30年,50年,也许会引起癌症、白血病以及形形色色的怪病患者。
宁兴龙建议:调查石头河水库上游是否有一个生产放射性物质的工厂,它是否将放射性废物排放到了石头河水库;请政府组织专家评价受到放射性污染和辐照的水的安全性;拿出经得起质疑的数据,证明石头河水库水是安全的。
王玉平提案:加强核辐射源管理,确保核辐射源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我市的医院、科研院所有不少钴或其他放射源,它们往往处于人口比较密集地区,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王玉平委员调查了解到,西安市有1000多枚放射源,他们所处的位置和它们的管理状况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值得我们关注和了解。
西安市曾经发生过放射源(2只)不用期间深埋位置经几次移动后找不到的现象,后来在原老领导(已经七八十岁了)的关注下,走访当年具体深埋钴源的工人(已经80多岁了)了解深埋的状态,又经过使用洛阳铲探查才找到,发现钴源周围还是有放射线的。由此可想而知,如果再过几年,当事人无法找到时,这两个源将是两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某项建设中导致破坏,使无故的不知情的人收到伤害,因此放射源的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为此,王玉平建议:加强核辐射源管理、定期监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市民革集体提案:关于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化学废弃物管理的建议
市民革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作为化学药品使用率极高、用量巨大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大量的化学废弃物、废液源源不断地通过下水管道等途径向外排出,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遗憾的是,许多人至今还没有意识到它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远远大于化工企业排污造成的后果。
委员集体建议:继续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甚至全市中等教育学校生化实验室的废弃物、废液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治理,坚决禁止有毒有害物质随意排泄,防止其污染环境,危害社会。
市政府应将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化学废弃物、废液排放的监测管理纳入议事日程,纳入管理范围,明确排放标准,强化监测治理措施,以保护环境,造福市民。
教育行政管理等各部门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导考核增加环保责任量化指标,使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有害物物质的排放。
相关资料:
1)钍的职业危害:主要是放射性损伤。二氧化钍造影剂可造成人体远期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系统、肝、脾、甲状腺的损害,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及致癌作用等。
2)钍的健康危害:主要积蓄于肝、骨髓、脾和淋巴结,其次是骨骼、肾等脏器中。急性中毒主要是钍化合物的化学毒性所致,慢性中毒则由钍及其子体的辐射作用引起.
3)钍的生物链危害:通过海洋藻类、鱼类都有蓄积作用,影响哺乳动物的骨骼发育,对人体危害很大,它既有化学毒性,又有辐射损伤。一般天然水中含量约为0.03μg/L,海水含量很低,约为0.001μg/L。钍污染主要来源于含钍矿山及钍和稀土工业废水.
4)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辐射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在专家指导下清除。(古城热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