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正在挑选六级英语资料书 记者 窦翊明 摄
“丝绸之路怎么写?指南针我翻译的是GPS,这翻译怎么这么难啊!”刚刚参加完英语六级考试的西北政法大学的刘函同学对校园记者抱怨道。
在上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首场考试中,四六级变脸大玩中国风,不少学生表示不适应,有的学生听力还没来得及涂答题卡就被收卷。四大发明、丝绸之路、皓月当空等颇具中国风的词语翻译更是难倒了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四六级的考试改革,你是“如鱼得水”还是“水土不服”?
变化——新流程撂倒众考生
12月14日,英语四六级考试终于在寒风中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改革后的考试有了很大变化,给许多考生来了个措手不及,大家纷纷相约来年再战。那么,今年的四六级考试到底哪儿变了呢?
今年英语四六级变动最大的就是翻译。改革后将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而这部分占了全部分值的15%。看来翻译是整张卷子的重头戏,得翻译者得天下!可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正是这翻译把考生们折磨得死去活来,翻译题组团刮“中国风”,引来同学们一片吐槽。刚结束六级考试没几天的金同学告诉记者:“我那天看到这么冗长的翻译,什么指南针、丝绸之路,考试时怎么想也蹦不出来那些个单词,最后我直接冒出弃考的念头了!”
四六级考试的另一个变化是听力时间的改变。听力由原来的3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这让考生们首次尝到了边听听力边涂答题卡的紧张感,这无疑加大了考试的难度。“边涂答题卡边听听力,我还没来得及看题目,下一段又嗖嗖嗖地跟上了,我想编个答案都没时间!”小陈同学向记者抱怨道,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竟然有一些同学听力交了白卷!考试前没有熟悉考试的流程,许多同学都吃了亏。
欢乐——神翻译对付中国风
“段落翻译很多单词都不会写,但是总不能空着,最后就只能自创单词了,”情急之下,“皇帝”被翻译成了“The Chinese NO. 1”,“丝绸之路”成了独具特色的“Sichou Road”,来自外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陈丹也被自己的答案逗乐了。
“当时我实在不会翻译,什么寿福和,我直接跳过,月饼?看到这个,我想我应该会,于是我写成了moon cookies !”西安建大的小李同学笑着回答记者,更有甚者竟然将火药翻译成了TNT。
西安石油大学的杨莎莎是2011级的学生,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英语六级考试,但已经做好再参加一次的打算了。
“平时翻译哪里会想到是这种类型的。”西北政法大学的惠晓涛同学抽到的翻译是四大发明,“我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讲,只好采用字面翻译。本来指南针是会写的,可是考试的时候脑袋中只有‘GPS’,交完答题卡才回过味儿来。”同寝室的小闫抽中的翻译题是“茶”,但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皇帝”怎么写,竟然写成了“Chinese Big Boss”!
无奈——四六级遇到就业率
每年报名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背后的原因让很多大学生颇为无奈。
重庆西南大学的大一新生胡艺璇对校园记者道出了心中苦闷:“虽然学校不再对四级成绩做出要求,但是学姐告诉我,找工作的时候,缺一张四级证书就是多了一个拦路虎。”
在11月份的一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英语四级”、“英语六级”证书成为求职门槛。一家企业的招聘人员对记者坦承,多年来他们一直把四六级英语证书作为招聘条件之一,即使这份工作可能用不到英语。一位刚毕业的同学焦林说得更实在:“即使我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只要有一张四六级证书,单位就对我的英语水平放心了。”四六级英语证书成为了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于是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不得不大力提倡学生报考四六级。
“现在少一个证就少一个找到工作的机会,大学四年,我考了很多证,但是英语六级证书一直没考到。今年我已经大四了,这次再考不到证就来不及了。”考场外的大四学生牟小亮对记者感慨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张天豪同学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英语四级考试了,结果这次答题卡没来得及涂完就被收走了,他知道自己又得准备下一场考试了。
理性看待四六级
大多数考生是为了就业需要而被迫选择四六级考试的,但是仍然有些人是自愿报考的。来自西安建大公管1201班的边巴拉姆说道:“我来自西藏,工作上不要求英语四六级。但是我还是想挑战下自己,看看自己的实力。”
已经工作了三年的孙晓峰面对如此之热的四六级考试,感叹道:“现在很多外资企业已经不再迷信四六级证书,他们会自己组织单独的英语笔试、口试,甚至针对不同岗位列出不同题目。其实用人单位眼界应该更加开阔,招聘大学生时不应只认四六级证书。”
英语考试植入
传统文化喧宾夺主
上海大学一名教授近日则在《中国教育报》刊文,认为此次改革后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植入传统文化是喧宾夺主。
他说:“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利用‘渗透’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植入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也是现代教学的主流方法。但无论如何不能喧宾夺主,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学科中抢了英语本身的风头,更不能不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在作为评估环节的四六级考试中毫无来由地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说句实在话,这样的中译英真不适用于甚少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学生。如果希望以此提醒大学生勿忘传统文化,未免有螳臂当车之嫌。”(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