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国汽车市场长期存在的弊病。专家指出,我国汽车市场管理的制度缺陷已导致垄断危害的产生,监管部门不能再视而不见。
暴利惊人:
从奔驰到丰田 零配件定价毫不“手软” 买得起,修不起,是中国大多数车主长期以来的切身感受。汽车售后环节“宰客”,零配件奇贵,大概也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商家“黑”到什么程度,攫取暴利到了怎样疯狂的地步,大概很少有人能弄清。
权威数据揭开了中国车市中的“黑心”一环。日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
数据表明,国内一些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令人咋舌。如北京奔驰C级W204车型,系数高达1273%,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在中国更换这辆奔驰车所有配件的花费,可以购买12辆新车。而华晨宝马3系E90 LCI车型,系数也高达661.74%;除了豪华品牌,在中国保有量巨大的丰田,在零配件定价上也毫不“手软”,旗下车型雅力士达到720.28%,卡罗拉达到625.22%,凯美瑞则为503.80%;其余品牌中雷克萨斯、大众、奥迪、比亚迪被调查车型“零整比”系数也超过400%,仅有少数几种低于300%。
“零整比”系数越高,显然就代表零配件定价越贵。那么,本次调查数据,反映出我国某些品牌车型的零配件贵得有多离谱呢?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君说:“在国外的研究数据中,300%左右的整车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见的。600%、700%这么高的数据显然不合理,尤其是外国车企抬高了零配件定价,目的就是攫取暴利。” 制度缺陷: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纵容垄断欺客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很多环节的“贵”,根源的指向性似乎越来越明确——垄断。而且我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不合理现象甚至涉嫌垄断的行为,都指向实施多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该办法虽有历史贡献,但已不能适应当前现实,有制度缺陷。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说,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
贾新光认为,汽车生产厂商和汽车经销商实际上都想从自身的渠道获利,而这条规定恰恰保护了生产商+经销商的固定模式,维修与配件供应自然也就被这两方牢牢控制。按照欧洲汽车售后相关法律法规,经销商、维修厂是可以从符合标准的配件厂商直接进货的,也就是打破了垄断。但在国内,这种方式无疑被“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这个框架给禁锢了,价格畸高也就自然产生了。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郭勇说:“4S店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高成本经营,但是前期各销售商打破头来取得品牌销售权,就是因为垄断产生高回报。”郭勇说,“以前4S店的暴利主要来自于新车的加价销售,目前已转向售后维修保养,由于垄断产生的‘零整比’畸高,即使卖车不挣钱,维修保养的超额利润足以维持高成本运营。” 被动挨宰:
亿万车主合法权益谁来维护? 我国私家车保有量10年涨了13倍,早已突破8500万辆,涉及的车主和家庭成员数以亿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险工作部主任郭红表示,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初始购置成本和后续的使用维护费用都是一笔大额支出。发布“零整比”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汽车产业链定价过程中前端与后端一些相背离的现实,能够在现有条件下更大程度地提升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提高知情权相对容易,提升选择权就没那么容易了。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说,汽车零配件暴利是我国汽车业普遍现象,但反垄断监管长期缺失。“媒体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价格畸高,已不是一年两年,但始终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回应。”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士廪认为,从法理上分析,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某些规定实际造成了垄断。有专家坦言,如果该办法不修改,消费者将继续无奈接受“被动挨宰”的命运。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 >>新闻解释 关于“零整比”的这些事 1.什么是“零整比”?
答:就是配件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即市场上车辆全部零配件的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此次发布的这些车型的“零整比”系数,也就是具体车型的配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
2.什么是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
答:易损配件是根据保险行业理赔数据统计,选取目标车型在理赔事故中出险数量占比、赔付金额占比具有代表性的配件,此次研究我们共选取了50大项配件。
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系数:50项易损配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
3.“零整比”系数涉及的整车价格和配件价格来源于哪里?
答:整车销售价格来源于各车型厂商指导价,配件销售价格是采集自各4S店原厂配件价格。 >>新闻延伸 高工时费“宰人”没商量 北京的陈先生日前去4S店修理车时,被高价的零配件吓住了,仅仅是单价几十元一个的空气滤芯,4S店内标示的原装产品价格,就比在正规电商网站的不同品牌产品要高出一倍。而且,完全没有透明可言的工时费也让不少消费者大呼看不懂。陈先生告诉记者,在自己走出4S店后,通过找其他正规修理厂,工时费比4S店低50%-60%。而不少品牌的汽车一次简单的保养,工时费动辄百元,哪怕仅是更换机油等简单操作。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贾新光认为,本来汽车配件的价格就不甚合理,再加上工时费等一些不规范、不透明的因素,消费者需要承受的负担自然大大提升。 >>新闻分析 汽车反垄断,何时能出手? 中国汽车市场明显存在种种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不合理现象,一次次佐证了现有行业管理规定,已经严重不适应市场现实,甚至沦为某些厂商牟取暴利的“挡箭牌”。
其实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市场投诉不断,媒体曝光频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反垄断监管部门也只是表态“要调查”“要研究”,却迟迟没有下文。
我国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的现行模式,早已在欧洲被明令禁止,而且类似做法,正是欧洲反垄断部门严打的重点,不少汽车零部件厂商已经为垄断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涉嫌垄断,就要查;认定垄断,就要罚;制度有漏洞,就要改;规定不合理,就要废。期待反垄断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消费者公平。(华商报)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近期,国内首次汽车“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显示,国内不少车型零配件价格贵得离谱,一款奔驰车型零配件总价竟是整车价12倍多。
留下脚印
- 踩一脚
- 您的头像会显示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