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
国务院在批复中要求相关部门和地区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区际利益关系为重点,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促进产业分工协作,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
为此,国务院要求山西、陕西、河南三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合力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落实区域合作协调推进机制,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探索实施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 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这是我省发展的机遇 《规划》旨在打破省际行政区划限制 “对渭南、对陕西来讲,《规划》都是一个机遇。”昨晚,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协调处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据介绍,这三省四市(渭南、三门峡、运城、临汾)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化相近、人缘相亲。该《规划》是三省四市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打破省际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市级政府合作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区域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的批复实际上是多年来合作的进一步提升。”他表示,晋陕豫原本已经各自属于定位不同的国家级经济区,分别是山西综改区、关天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黄河金三角地区实际上是这几个经济区相衔接的地段,现在又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围内,《规划》是在过去合作基础上一个很大的提升。
渭南市是黄河金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部省份融入东部地区的衔接地段,既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也有加快向东开放的重要作用。
在省级层面上,对渭南的定位是陕西的东大门,《规划》对促进陕西东大门建设,加快渭南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陕西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促进黄河沿岸区域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此前建立的该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服务,承接东部乃至全世界的产业转移,建设的关键是打造承接转移的平台,吸引国内外投资者来本地区投资。这一区域曾定位为: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合作发展先行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承接转移的项目,各省侧重点各有不同,渭南或偏重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
“待《规划》下发后,省级层面、发改系统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政策机遇,出台一些具体措施,把《规划》贯彻落实好。”该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杜鹃 时间表 1986 成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 2008 启动申报“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2009 列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2012 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同年11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列入国务院2013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 2014 4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华商报)
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留下脚印
- 踩一脚
- 您的头像会显示在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