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场久盼的降水滋润了古城。记者 刘珂 摄
雨雪天气导致气温明显下降 葛兰 本报记者 陈烨 摄
人们撑起雨伞,行走在大街上。记者 张波 摄
昨日,气象工作人员在鸣犊镇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记者 谢伟 摄
本报讯 “真是场及时雨啊!”昨天下午,看着空中的雨点,西安市民王先生忍不住感慨起来。受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并且在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下,从昨日上午开始,陕西大部迎来了入冬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对缓解旱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场好雨“千呼万唤始出来”
细心的市民一定不会忘记,气象部门早在前天就预报了西安有小到中雨,可当天西安却是滴雨未下,不免令人失望。
昨天,这场雨终于来了,而且是“扑面而来”。从上午8时多开始,西安上空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虽然雨滴不密集,但还是使人看到了希望。住在交大南门附近的李先生,就专门打着雨伞出来看雨,他说这雨来得真不容易,确实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1200多枚火箭弹换来“及时雨”
据省气象台专家介绍,截至昨日下午2时,西安、渭南、宝鸡、咸阳、铜川、延安、榆林等8市40余县163个作业点开展1217余次高炮火箭增雨(雪)作业。
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雪)作业共同作用下,全省范围内都出现较明显的雨雪天气过程,关中北部和陕南降水量较大,其中商洛的洛南县过程降水量达到了19.2毫米,成为全省之最。目前,陕北、关中、商洛及秦岭山区都飘起了雪花。
为了增加降雪量,我省各级气象部门都提前做好了准备,从25日12时起,共有280门高炮、209副固定火箭、83辆移动火箭作业车、23套地面碘化银燃烧烟炉进入24小时作业待命状态,随时准备进行人工增雨。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
西安市人影办昨日组织各区县实施人工增雪作业,截至晚8时已发射火箭弹127枚,燃烧碘化银烟条50根,我市各区县普降小到中雪或雨加雪,降水量最大为蓝田6.2毫米。
“快点看,这下的是不是冰雹啊,落在车上噼里啪啦的,会不会把车砸出坑?”昨早,随着雨水的增大,从空中飘落的雨中夹杂着一种颗粒状的小冰粒,引起了许多市民的注意。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刘勇介绍,这种冰晶状物体并不是冰雹,而是一种名叫霰的冰粒。霰是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固态降水,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直径在0.6~2.5毫米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这种固体颗粒,通常是由于大气层温度下降过于迅速,同时,大气层中水分充足,所以就容易形成这种颗粒状的固态降水。
今天局地人工增雨雪条件较好
昨天,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会商后认为,目前降水天气系统已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云中水汽含量、云层厚度、温度会相继达到最佳作业催化条件。今天上午,渭北、关中、陕南大部分地区,符合增雨(雪)作业条件。
昨日,省人影办已协调甘肃增雨飞机在关中西部等天气系统上游地区开展跨区域增雨(雪)作业,将通过空中、地面立体交叉式方式,力争达到最佳人影作业效果。
旱情影响
昨日雨量难解西安旱情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省气象局了解到,截至昨日下午2时,西安地区的平均降水量为1至2毫米。
西安市农业局种植业处负责人称,西安目前受旱作物60万亩,基本都为轻旱,但如果不超过5毫米的降水量,对缓解旱情基本起不到作用,需要继续等待今明两日是否雨水支援,一旦降水超过10毫米,便可一定程度缓解旱情,降水达到20毫米以上,西安的旱情便可基本解除。
此外,昨日,咸阳、渭南、铜川、商洛等地也抓住时机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目前的降水量对缓解旱情有一定作用,但还不足够。好在降水仍将持续,此次降水过程结束后,方可根据土壤墒情判断旱情。
天气走势
明天降水结束 气温持续走低
本报讯 昨晚到今天,全省雨雪天气过程持续,预计明天降水逐渐结束。受降水影响,气温将持续走低,以阴冷为主。
据市气象台资料显示,从昨天早8时到17时,西安过程总降水量达到了1.1毫米,全区普降小雨,局地短时中雨。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今天白天全省阴天,陕北部分地方、关中北部有小雪,关中南部、陕南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今晚到明天,陕北、关中阴天转多云有小到中雪,陕南阴天有小到中雪,陕南东部局地有大到暴雪。3月1日,陕北、关中多云,陕南阴天转多云。
受此次降水影响,昨天西安气温始终在低位徘徊,前天15时的气温是9.4℃,而昨天下午同一时段的气温却为1.4℃,24小时内气温下降了8℃。今明两天,在雨水和多云这样交替不定的天气条件下,早晨的最低气温又会重新降至0℃以下,白天的最高气温将在6℃左右浮动,天气阴冷,市民出门要注意防寒保暖,开车的朋友更要谨慎行驶,小心避让。
专家预测
首场透雨将出现在4月中旬
本报讯 尽管昨天下了雨,对近期全省的旱情有所缓解,但气象专家认为,这场雨还不能算是透雨,预计今年陕西首场透雨将出现在4月中旬后期,各地还要加强抗旱灌溉。
据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监测资料显示,此次降水过程之前,陕北、渭北东部、关中平原旱地土壤浅层缺墒严重,土壤相对湿度在25%~55%(关中北部以北地区土壤有冻土层),有轻到中旱,其中旱情较重地区主要分布在陕北北部和渭北东部,商洛局部和安康北部局地出现旱象,陕南其余地区土壤相对湿度在60%~83%,基本无旱。
截至2月22日,陕西省在田作物受旱面积455.23万亩,主要分布在关中渭北冬麦区旱地,其中重旱面积42.06万亩。当前小麦苗情也不乐观,二三类苗逐日增多。目前,小麦受旱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成左右。而且小麦条锈病已在12个县区不同程度发生,总体呈中度偏重发生年份。
俗话说:“麦收八十三场雨。”它的意思就是说:阴历八月、十月和次年三月这三个月的雨水好,各有一场透雨,小麦丰收是十拿九稳;若这三个月雨水不好,则小麦就要减产,甚至出现歉收。目前,陕西冬小麦即将返青,进入快速生长阶段,需水量将逐渐增大。何时能出现一场透雨是人们最关心的。
据陕西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陕西的首场透雨将出现在4月中旬后期,较常年偏晚。专家建议,此次降水过程虽可缓解局地旱情,但各地还要密切关注旱象,适时灌溉,尽可能扩大灌溉面积,并抓住有利天气积极实施人工增雨(雪)。同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因苗制宜,结合灌溉追施返青肥,促进苗强转化。
本组稿件由记者赵辉 实习生蒋云龙采写(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