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移栽到规划好的苗木基地,工作人员精心护理,为树木裹上防冻“棉衣”。 记者 张宇明 摄
本报讯 (记者 高乐) 昨天是猴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友谊路上的法桐树在“新家”过得怎么样呢?昨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长安区引镇的大峪塬上村,看望这些令无数市民牵挂的法桐树。
引镇塬上村位于秦岭北麓,昨天早上这里积雪未消融,寒风刺骨,地铁五号线沿线需要移植的大树将暂住这里。记者来到苗圃后,看到地头竖立了一块规划图,详细地标示着法桐、国槐、女贞等15个栽植区。这块养护基地占地约250亩,被分割成南梢门、黄(雁村)南(梢门)区间、劳动路转盘等若干个区域,来自同一区域的大树被栽在同一地点。
据养护人员小郭介绍,随着移植工作的进行,还会有更多的大树来这里“暂住”。现在大树的浇水主要是从村里抽水,再用车运输进行浇灌。待手续审批完成后,将在基地旁边围起2米高的围墙,并原地打井,更加方便照顾这些树木。
每棵树的树干上都挂着一枚蓝色标牌,上面写着编号。小郭说,编号与移栽规划中每棵树的具体位置相对应,目的是为了回迁方便。
“大树移栽讲究‘浅埋高培’,移栽大树的时候,不能埋得太深,也不能栽在低洼的土地里,大树根部范围内的土壤表面要比周围稍高。”小郭告诉记者,在大树移栽过程中有很多工序。
记者注意到,在树坑侧面有几个小洞,据介绍,这是用专业工具打的深约2米的透气孔,此洞既是方便浇水,也是为了监视大树根部的水位。
小郭说,为了稳固这些法桐,养护人员为每棵树都绑上了4根支架。小郭笑着说,看护这些大树就跟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冬天冷,养护人员还用毛毡给树干都裹上了厚厚一层,远远望去,就像穿了棉衣一样。
天气寒冷,山区温度比城里更低,这些大树能适应吗?小郭告诉记者,冬天是树木的休眠期,预计到3月中旬,这些法桐就可以发芽了。(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