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5个护士一天接待近千病人 记者体验白衣天使的累与痛

标签白衣天使  王晓峰  诊疗室  护士  嗓子  2016-05-12 15:25

记者跟随体验更换诊疗室姓名牌 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引导患者有序就医本报记者王晓峰摄

早上6点起床,下午5点半下班,11个小时穿梭在病区,嘈杂的环境、闷热的楼道、反复询问、微笑解答、跑步巡视、协调……嗓子嘶哑、腿脚肿胀依然微笑服务,一年300天左右每天如此,这就是门诊护士的日常工作和状态。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本报记者5月10日来到西京医院门诊大楼,穿上护士服,走进辛苦工作在医护最前沿的白衣天使这个群体,真实感受她们微笑背后的累与痛。

时间紧护士们的早餐经常吃成午饭

6点,手机闹铃一响,在西京医院门诊部上班的护士李娜赶紧关掉闹铃,7岁的女儿正在熟睡,小手还紧紧拉着她的衣角。轻轻给女儿盖好被子,李娜冲进洗手间开始洗漱,10分钟后,开始为家人做早餐。“今天是正常班,有点时间,要是早班5点起床就没办法做了。”

6点半,李娜拿起面包塞到包里,轻轻锁上门,10分钟步行到地铁站。“坐最早一趟地铁人少,15分钟就能到单位。”头天下班太晚,这会还没完全恢复过来,一点胃口都没有。7点,医院门诊大楼里排队挂号的人已经排起长龙。“快,得赶紧上10楼。”到10楼签到后,下到5楼,李娜没顾得上吃带来的早餐,就赶紧拿出一套护士服让记者穿上,让做诊前准备。显然,李娜的早餐只能当午饭吃了!

应对分诊台前的长龙她们必须是女汉子

7点20分,分诊台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来,拿着,15个诊室的医生名牌,赶紧换上。”我和李娜协作,将各诊室出诊医生的名牌按照要求放置好,然后开门、开窗通风,开电脑。8点一到,医生就能看病了。”

7点30分,李娜替换下分诊台的早班护士,让我和她一起负责分诊台。“心内科在二楼,这里是心外科。”“你来复诊的,在14号诊室。”“直走玻璃窗口那里化验。”“您的号是11号,稍等,前面一拨是10号以前的”……面对眼前的长龙,李娜带着我使出了“女汉子”的劲。“一定要注意音量,声音太大患者认为态度不好,太小又听不见。尽量离患者近点多说几遍。”李娜告诉我。

7点50分,李娜带着我,将守在15个诊室的患者手中的票号收集起来,按顺序放在医生桌上。“按号叫,大家站一排,让出过道。”

事事操心门诊护士成了医院的“110”

8点,第一拨患者就诊。“排号前10的患者在就诊区就诊,其他患者注意听叫号。”“宣叫”完毕后,我们开始巡视各诊室。刚走了两步,我们就被患者“8点了,2号诊室咋没人?”“我能换个号不?”……这些问题包围。

200多米的过道,被患者堵得走不动。“在这儿,护士就是医院‘110’,啥都要知道。”李娜说。

“快,打印机坏了。”一位医生急匆匆地找到李娜。“走。”李娜转身就跑。“打印机线掉了,这下接好了。”刚走出门就有人喊:“快去,再叫20个号。”来不及多问,我们跑回分诊台,“是肝胆科前20个号看完了,我来处理。”李娜一边在分诊台处理,一边接咨询电话。“预约的专家号,这会可以过来,是上午的,可以。”

9点多,看到一位坐轮椅的大爷,李娜立即协调。她说,门诊护士不仅要腿勤,眼也要亮,这样才能及时协调特殊患者尽快就诊。

患者不理解乱骂人只能笑着流泪

10点多,5楼门诊突然来了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这是急诊上的病人,需要化验。”“快,推到那边去。大家让开过道,让病床先过。”4个护士连推带拉地“挤”过人群。11点,复诊病人扎堆。从分诊台看完各诊室情况,刚下分诊台又被患者拉住咨询。“医生咋不见人了,单子出来没人看,咋办?”一位男子大声喊叫,“医生去做手术了,单子让其他人看看吧。”“为啥要换人,我就找那个医生。”男子依然大声喊。李娜反复沟通解释,男子才同意改由其他医生看检查单。“有时候患者不理解还骂人,我们就忍着委屈先处理,泪水偷偷流进口罩里,等有人咨询还得笑着回答。”李娜说,才上班的小护士都遇到过,现在都练出来了。

11点半,巡视完后,开始为下午就诊做准备。“有的科室下午没人,直接拿掉门上的医生名牌,其他需要换的,你插牌子,我来换门上的名字。”因为放名牌的位置稍高,加上卡得有点紧,需要不时地蹦跳才能完成。

中午吃饭喝水如厕个个像打仗

12点,5个护士轮流吃饭。“盒饭没有了,我去食堂打饭,你们先歇会。”护士刘甜说。我们5个人挤在一间空房子开始吃午饭。“我赶紧吃,还得换早班护士吃饭呢。”护士任宏艳扒了两口饭喝了点水就去换班。

“喝点水吧,忙起来没时间喝,把腿抬高,赶紧揉揉。”看到我不时甩腿,李娜说。“午饭50分钟,就是歇歇脚,喝口水,上厕所。”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很多护士忍着不喝水。“有的科室中午不休息,要是几分钟不见护士,就乱成一锅粥了,事实上午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12点50分,下午的门诊继续,我们又开始新一轮工作。下午4点半,一天的门诊基本结束,护士们开始逐个收取挂号票,统计当天门诊接待量,关闭各诊室窗户、检查电脑等。5点半,走出门诊大楼。

好几年从未接送过女儿上学

“多累,多委屈我都能忍,可就是不敢面对女儿。”收拾桌子的空隙,李娜说起自己的家庭。女儿一诺今年7岁,一直是外婆带着。“实在没有时间照顾她,从幼儿园到现在,我从未接送过。”李娜说,“特别是女儿上幼儿园时,有的小朋友说从没有见过你妈妈来接你,你是不是没有妈妈?”说到这里,33岁的李娜眼中泛着泪花。

“一周上6天班,即使早班,人多的时候下班也是下午四五点了,正常班六七点下班很正常。一天下来,实在没劲了。”护士刘甜说,最盼望的是过春节,门诊可以正常休,其他节假日只能轮休。“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等你下班了,嗓子哑了,腿脚肿了,累得连句话都不想说,还怎么谈恋爱?”刘甜说,“有时候,回家连笑都不会了。”

5个门诊护士一天要“招呼”近千病人

西京医院门诊部主任刘雅告诉记者,李娜所在的岗位,由5个护士承担5个科室15个诊室的接待咨询挂号工作。截至下午5点,接诊量为近千人,但咨询量是这些数字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西京医院共有诊室177间,门诊楼内137间,2015年门诊量已达364万人次,截至目前最高门诊量已达15292人次。包括患者家属在内,门诊空间内要容纳近3万人次。

门诊部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50名,平均年龄31岁,平均工作年限8年,成家63人,承担就诊挂号等导分诊及咨询工作。门诊部实行弹性工作制,进行错峰排班,确保早6:30至下午所有患者就诊完毕均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协调安排,对于门诊量较多科室,直到最后一位患者就诊完毕,常常已是晚上7:00。

本报记者郑伊琛

体验感悟

经过11个小时的体验,嗓子哑、腿脚肿是必然,因长时间戴口罩皮肤闷得发红,右脚也磨了个泡,我这个“护士”真的感到非常累,不想多说一句话。走出门诊大楼,耳边还不时充斥着各种嘈杂声。

像李娜一样的门诊护士,从20多岁的文弱女孩成为百变“女汉子”,几乎每天都是11个小时左右的不间断工作,一干就是四五年甚至10年。即使受委屈,扭过头擦干泪,继续保持微笑服务。如果您在医院走廊,看到她们,请留意微笑背后的疲惫;如果您看到她们的疲惫,请对她们报以理解的微笑。

(三秦都市报)

分享 296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