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建成的温泉旅游项目
规划示意图
凤凰池景区示例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2020)》。未来十年,我市将加快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容量预计
日观光游客可达5~6万人
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位于我市东北部临潼区,距主城区约15公里。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用地范围北以西临高速至西临城市快速干道为界;南界东起烽火台西至洪庆沟;西至临潼-灞桥交界处;东至临潼环城东路与烽火台连接处,区域面积约27.33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约18平方公里。
据悉,整个度假区的人口容量情况为:现状保留人口约3万人;度假居住人口约15万人左右;日观光游客容量5~6万人左右。
总体发展
三大条带与四大组团相交织
度假区将形成纵向三大条带+生态廊,横向四大组团+中心区。三大条带与四大组团相互交织,形成11个特征区域,从而形成度假区形象和氛围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纵向三大条带+生态廊——从纵向上(东西向),度假区被三种不同的地形所划分,可对应平地旅游度假带、塬地旅游度假带和山地旅游度假带三大条带。在平地和塬地之间,结合古河道形成生态廊。这条生态廊一方面为度假区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开敞空间,另一方面也将各个沟谷水库的水量汇聚到中心区凤凰池内的通廊。
横向四大组团+中心区——从横向上(南北向),根据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沟谷的分割),划分为四大组团并形成各自主题,从北至南依次为温泉休疗及教育组团、风情小镇度假组团、活力度假组团和创意生活组团。同时,在整个度假区的核心位置安排服务中心,既是生活服务中心也是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打造“一心一带五谷”
度假区建设用地和开敞空间形成相互交融的格局,建设用地内主要安排旅游度假设施,开敞空间内主要安排一些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整个旅游发展空间形成“一心一带五谷”的结构。
“一心”指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是所有来度假区旅游观光的游客集散地,位置在度假区中心区;
“一带”指生态廊,是汇集沟谷水库水量至中心区凤凰池的湿地廊道,其内可安排参与型的旅游项目;
“五谷”指利用五条自然山谷结合几大组团的特色形成不同的旅游主题,五谷从北至南分别为温泉谷、风情谷、活力谷、极限谷和创意谷。
在“一心一带五谷”的总体结构中,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成为整个架构的中枢,通过生态廊与五谷紧密相连,同时生态廊与烽火大道相接,向北可进一步串接华清宫景区、温泉疗养区、骊山风景区以及秦始皇陵景区,从而将度假区内外主要的旅游观光资源整合为一体。
【旅游资源】
规划
五大特色风情谷都有啥
记者昨日获悉,除旅游度假住宿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外,度假区旅游项目及景点主要分布在“五谷一带”的结构中,景区将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的效果,避免过于人工化的设施。
“五谷”将结合5条现状自然沟谷来安排项目和景点:
温泉谷——位于温泉休疗组团西侧芷阳沟一带,是生态型的山地温泉养生区。依托山地环境,种植大片的药用植物,借林屏、流水营造出宜人而私密的环境。温泉谷分为综合服务区、室外温泉氧吧区及温泉水上乐园。
风情谷——位于风情小镇度假组团西南侧王坡沟一带,是生态、绿色的农业生产、观赏和体验区。包括特种农业示范园、精品农家乐、水果庄园、酒庄等内容。
活力谷——位于活力度假组团南侧的韩峪沟一带,是适合中年人和老人、儿童的运动休闲及动物观赏区,主要包括18洞高尔夫球场、温驯动物观养等内容。
极限谷——位于活力度假组团南侧的小峪沟一带,是释放年轻人活力和激情的运动区,包括攀岩、速降、山地自行车等内容。
创意谷——位于创意生活组团南侧的洪庆沟一带(不属度假区用地范围),是为创意阶级提供室外的创作、展示的地区。包括雕塑园、婚纱摄影基地及创作工坊等内容。
“一带”指度假区内横贯东西的湿地生态廊,其内可安排自然植物景观为主的项目,还可安排盛装巡游等节日活动。生态廊在中心区内的凤凰池景区是度假区内最重要的人工景区之一,其周围分布着度假区最主要的公共设施,体现现代科技与自然融合的主题。
五大风貌片区尽显唐韵秦风
为更好地体现西安风格,度假区规划在设计上采用划区分类,风貌分类上分为唐韵(官式建筑)、秦风(官式建筑)、地域风(民间建筑样式元素)。在风格手法上分为传统原真和现代演绎两种,最终组合形成5大风貌片区。
传统唐韵原真区
该片区以华清池景区为原真唐韵的核心展示区和片区风貌底蕴基础。建筑的新建和改造以唐代官式建筑为蓝本,突出恢弘壮丽的气质风格,以木构坡顶建筑结构比例为根本,构件纹样为要素,由内而外地体现原汁原味的唐代风韵。
现代唐韵演绎区
这一片区地处骊山风景名胜区的一隅,与华清宫、烽火台毗邻。为增加骊山风景名胜区的风貌统一性,片区仍然以唐代风韵为主导风貌;在手法上则主要以现代演绎为主,采用坡顶形式。
西北地域风格区
这一片区是凤凰池核心景区所在地,是整个旅游度假区的形象代表。片区地处塬地边缘,遗留着西北风情浓郁的窑洞。设计中将汲取西北民间建筑的造型特征,塑造能够代表西北地区,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独树一帜的现代建筑风貌。
现代地域风格区
片区环绕着凤凰池景区展开,在风貌上与凤凰池景区相协调。片区的风貌在遵循地域特征的同时,不强求对于西北民间建筑语汇的汲取,而是突出对场地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延续,和在色彩材质上与凤凰池核心景区的协调。
现代秦风演绎区
片区内存在一处较大的秦东陵遗址,而整个旅游度假区背枕骊山,东牵始皇陵,是秦文化物质载体的集中地。秦文化的展示将是这一片区的重要主题。设计中将参考汉唐建筑和书籍文物,发挥想象力,以现代手法进行演绎。
交通
度假区内每500米可便捷乘公交
度假区周边道路能否承担未来巨大的交通压力?记者获悉,度假区道路交通规划将由对外交通、内部交通、公共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组成。
对外交通 轻轨连起西安主城区
未来西安东部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轨道1号线延长线将连接西安主城区与临潼新城、兵马俑景区,其线路将能够服务到度假区。结合临潼度假区分布,每个组团及中心区各设置一处轻轨站,站距约在1.5~2公里。
从交通预测来看,建立东西向与主城区连接的干路系统非常关键,凤凰大道与烽火大道承担这一功能。轨道交通实现之前,凤凰大道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走廊。
西临快速、西临高速以及北部其他干路是临潼地区与西安主城区相连的重要走廊。规划结合西安总规路网设置了与这些道路相接的联络线,分别是骊山大道、开元大道、紫霞大道和胜利大道。
公共交通 每500米可便捷乘公交
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和出行距离,公共交通可划分为四类:
轨道服务线——沿西临高速南侧布置的轨道线,主要解决度假区与西安主城区的大运量公交联系站点,服务半径为1000米;
快速公交线——轨道线实现之前,凤凰大道和烽火大道将是主要的公共交通线路。站点服务半径为500米。
中心服务线——沿生态绿廊南侧的东西向次干路设置,解决各组团与中心区的公交连接。不仅承担交通联系的功能,还兼具游客旅游观景的游览功能。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
组团服务线——各组团内的环形干路是解决组团内居民与上述三类平行公交线路换乘的公交收集线,站点服务半径为300米。
倡导低碳 规划自行车休闲道
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度假区内的步行及自行车交通体系根据其服务特征可分为三大类:
步行及自行车休闲道:主要沿生态绿廊内布置,承担休闲观景和串联各个功能组团的职能。
步行及自行车登山道:留出塬地边缘景观较好的区域作为公共空间,沿塬地的边缘布置登山健身道。
步行及自行车通勤通学道:该通道从各组团中央把三大条带、生态廊以及轨道站点连接起来,居民可沿着这条绿化步行及自行车通廊到达轨道站,然后换乘轻轨去往西安主城区。另外,在该通廊两侧布置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如中小学、幼儿园等设施。
【交通】
应急
公共空间灾时可转换为避难场所
记者获悉,《规划》充分考虑到应急系统建设,建立疏散救援通道的同时,部分公共空间在平时功能基础上附加避难功能,平时正常使用,灾时转换为避难场所。
度假区建设将考虑应急,将设疏散救援通道,用于灾时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的输送,受伤和避难人员的转移疏散,尤其要保证灾后的通行能力。骨干救援通道连接度假区出入口、消防站、医疗设施等,一般疏散救援通道连接避难场所等。骨干疏散救援通道的机动车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15米,转弯半径应满足大型救灾车辆通行的需要,要求一般疏散救援通道机动车有效通行宽度不小于7米。
避难场所利用公园绿地、学校、体育场馆和广场改造而成,平时正常使用,灾时转换为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具有宽阔的开敞空间与绿地,能够满足避灾人员、设施和物资的安置要求,至少安排两个出入口。临时避难场所可容纳较多避难人员,主要用于灾时30天以内的避难生活;长期避难场所可容纳需要长期避难的人员,进行集中性安置,用于灾时30天以上的避难生活。
(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