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IC供图
本报昨日报道的《十名小学生四个“小眼镜”》一文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家长致电本报表达他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让作业等挤占了孩子睡眠时间,这种无奈与心痛让他们很纠结——
每天早上6点,12岁的典典总是闭着眼睛起床,闭着眼睛穿衣服,直到晚上10点多,做完作业后才能睡觉。面临着小升初的她,一天就在这样的哈欠中开始,哈欠中结束。
陕西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小学一年级时,还有70%的孩子能保证充足睡眠,而至小学五年级时,能睡个饱觉的孩子只剩下38%。究竟是谁带走了孩子们的睡眠?
每天睡眠不到7小时
“妈妈,求求你,让我多睡5分钟吧!”
典典是一名六年级的女生,她的一天从早上6点就开始。
当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比她起得更早的妈妈将她从被窝里拽起,“每天孩子都睡不够,我就让她闭着眼睛,我来帮她穿衣服。这个季节还算好,要是在冬天,看着孩子睡得正香,都不忍心叫醒她。”
早上6点起床,早餐加路途的时间为1个小时, 7点30分到校;中午12点放学,下午2点30分上课,5点30分离校;6点30分开始写作业,基本能在10点30分之前完成,11点才可以上床睡觉。
典典所在小学在南郊挺出名,学习抓得特别严,连早读时间孩子们都要做卷子,杨女士说,“虽然说中午学校安排了午休,但是同桌两个孩子一个睡桌子、一个睡椅子,根本睡不踏实,而且大多时间都在打闹中过去了。”
就这样,典典每天睡眠基本上仅在7个小时左右。从小学五年级逐渐开始这样的生活以来,短短两年时间里,原本视力正常的她也变成了“小近视”,度数到了150度。
其实,典典只是众多中小学生中,最普通的一个。
李女士的女儿丫丫也面临着小升初。每天早上孩子起床总是说:“妈妈,求求你,让我多睡5分钟吧!”
在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妈妈问丫丫最想要什么,孩子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我就想能睡到自然醒。”
放学回家就“宅”着
尖子生也有恐考 自称快崩溃
英语:练习题7页;数学:1份卷子共4页;历史:习题8页;语文:1份卷子共4页……
这是普通的一天,初二学生小丁要完成的作业加起来达23页厚!
每天一回家就“宅”着,一科科、一页页的作业正在等待着他完成。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考试前后的作业还要更多。
小丁其实是班上的尖子生,几乎每次大型考试都名列班级前五名,在同学们眼中,他似乎学得轻松,他应该不害怕考试,但实际并非如此。
“初中以来,我从没在晚上11点钟前睡过,学到凌晨是家常便饭。为了让我考上好高中,爸爸、妈妈还给我请了英语家教,还报了化学、数学两个补习班。有时候,妈妈听别人说哪套卷子好,还要自己给我布置些题。每次我无论学习到多晚,妈妈总是陪着。”
“对于考试,我也是又爱又怕,考好是幸福,考砸了,就觉得对不起爸妈!我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小丁说道。
补习班向幼儿园蔓延
识字班围棋班英语班 样样都上
5岁的妞妞,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自从中班开始,她就参加英语、舞蹈等各种兴趣班。到了大班,生活更是紧张。
妞妞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现除了在幼儿园要学拼音、识字等内容外,还在外面的兴趣班学珠心算,“幼儿园教的10以内加减法太简单,有的小学入学考试最少要考20以内加减法,有的甚至考到100以内的。”妞妞妈妈说,她还要时不时地教孩子“树上有10只鸟,开了一枪,还剩几只鸟”诸如此类的脑筋急转弯问题。
她说:“我家附近,好小学就那么几所,个个都不好进,除了拼关系,有的小学还要面试、笔试,要求在半个小时内写多少字,做多少算术题,然后再根据考生的成绩,看交多少赞助费。”
“我也很纠结,看着孩子这么小就去上各种兴趣班,很辛苦。但不上,就害怕他将来上不了好小学、进而上不了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而且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真的没有勇气去承担‘失败’,所以只好当‘虎妈’了。”妞妞妈妈说道。
记者手记
纠结并狂热着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从4岁多,每周就要去上两节“围棋课”,每天晚上,孩子还要花时间去背诵棋谱。孩子爸爸观点是:“能培养孩子的思维与耐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长似乎个个都成了儿童教育“专家”,每天都乐呵呵地为自己的孩子设计美好的未来,刚会说话背唐诗,1岁学识字,3岁开始学乐器,5岁开始读“小学”,小学开始学奥数,中学开始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纠结并狂热着,家长们一边为孩子的辛苦而流泪,一边又亲手领着孩子走向补习班。那种执著,仿若规划着自己的第二个人生,而孩子们就在家长亲手编制的这个“套子”长大。伴随着成长,挣扎的痛苦远远比睡眠不足来得更加令人撕裂。
究竟是谁夺走了孩子们的睡眠?面对这样的题目,相信家长的痛苦,也绝不输给孩子。 “重点学校像欧洲,薄弱学校像非洲“,网友的这一说法虽然夸张,但却不失本真,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让孩子们一进学校,就无可逃避地进入并不平等的竞争格局,加剧了“起跑线争夺战”的白热化。
从这个层面来说,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解放孩子的“战役”才算曙光初现。
本组稿件由记者梁璠采写(西安晚报)
评论